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代,Ph+ ALL患者的生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移植后复发仍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移植后预防性使用TKI能减少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然而目前对于移植后TKI维持治疗药物的选择仍未形成共识。
2024年2月5浙大一院骨髓移植中心罗依教授团队在《Cancer》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Comparison of long-term outcomes between imatinib and dasatinib prophylaxis after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hiladelphia-positiv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的论文,报道了第一次缓解(CR1)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 ALL患者,使用伊马替尼或达沙替尼做为移植后维持治疗药物,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生存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差异。罗依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管方舒、杨露欣主治医师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该研究纳入了2010年9月至2021年10月中国8家移植中心CR1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ALL患者141例。根据移植后接受不同TKIs药物,分为伊马替尼组(IM,91例)和达沙替尼组(DS,50例),并分析2组患者长期生存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中位随访50.6个月后,IM组和DS组5年累积复发率(CIR)、非复发死亡率(NRM)和总生存(OS)分别为16.1%和12.5%, 5.2%和9.8%,86.5%和77.6%,均无显著差异。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方面的数据分析发现,虽然DS组轻度cGVHD发生率高于IM组(37.3% vs 14.9%, P=0.03),但两组患者总体cGVHD、中、重度cGVHD(IM组33.1%、12.5%和5.8%,DS组48.2%、8.6%和2.1%)发生率相似,且重度cGVHD均低于既往本中心报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移植后5年累计cGVHD(14%),提示移植后使用TKI药物可减少重度cGVHD的发生,改善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
在接受维持治疗过程中,DS组(30%)按期治疗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IM组(70.3%)(p<0.001),最常见的导致患者未按期治疗的原因为药物不良反应。有123/134(91.7%)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66.4%),两组无明显差异(p= 0.156)。DS组消化道不良反应(48.9% vs. 31.4%)及消化道出血(25.5% vs. 2.3%)发生率均高于IM组。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均有血小板减少的不良反应,且两组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相似,因此达沙替尼导致消化道出血风险增加的机制可能不依赖于血小板的数量,文献中报道的血小板正常患者使用靶向c-Src药物后(达沙替尼或博舒替尼等)影响GPIIb/c-Src/14-3-3ζ复合物的形成,减弱血小板的迁移,从而增加出血风险。
以上结果表明,在CR1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Ph+ALL患者,移植后预防性使用伊马替尼和达沙替尼生存获益相似,但伊马替尼耐受性优于达沙替尼。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罗 依 教授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副主任;
浙江省551创新人才;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副组长;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一作者
管方舒 医学硕士 主治医师
共同第一作者
杨露欣 医学硕士 主治医师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原文链接:
供稿:管方舒
编辑:赵妍敏
免责声明:该信息仅作医学和科研参考,赛诺菲不建议以任何与您所在国家所批准的处方信息不符的方式使用本产品。本材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使用。
4M:MAT-CN-2404604-1.0
审批时间:03/2024
荟萃名家 聚焦临床
欢迎关注CCMTV·血液频道!
CCMTV血液频道视频号已上线! 带您了解最新血液资讯 精彩不断,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