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返回原文 1290次浏览
2024-01-25 18:35:00

01
如何有效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黄燕教授: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约30%~50%慢性乙型肝炎来源于婴幼儿时期的感染。对于高HBV载量的孕妇,在妊娠晚期进行抗病毒治疗,结合新生儿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接种,能够进一步降低HBV母婴传播的发生率,并且未增加胎儿的不良妊娠结局。但是仍有一部分高HBV载量的孕妇,即使通过接种预防,部分婴儿也会被感染。因此,怎样去进一步降低母婴传播概率,实现零传播,需要进一步努力。在妊娠中晚期进行预防性的抗病毒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而对于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选择,2020世界卫生组织(WHO)《孕期抗病毒预防HBV母婴传播指南》、2022亚太肝病学会(APASL)《妊娠期HBV感染管理指南》等,均推荐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作为首选阻断用药。未推荐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可能与其上市较晚有关。



02
TAF用于HBV母婴传播阻断的最新研究进展如何?




黄燕教授:TAF作为TDF的升级换代产品,在预防HBV母婴传播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研究数据,基于此,我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2021年版)》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指出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TAF来阻断母婴传播。近年来,TAF用于预防HBV MTCT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不断开展,进一步支持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今年AASLD大会上,两项中国研究证实TAF用于预防HBV母婴传播有效且安全。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评价TAF在中国西南地区预防MTC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纳入感染HBsAg(+)、HBeAg(+)和HBV DNA>20万IU/ml的69例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妊娠24-29周至产后4-6周给予TAF治疗,并在69例婴儿出生后7-9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显示,所有完成免疫预防治疗的儿童在7-9个月时的HBsAg阳性率为0%。无婴儿出现先天性缺陷和生长发育迟缓。分娩时,母亲的平均HBV DNA水平显著降低。研究提示TAF对母亲和婴儿都是有效和安全的,MTCT率为0%。

另外,深圳第三人民医院一项头对头研究比较TAF与TDF预防MTCT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纳入181例慢性HBV感染和高病毒载量(HBV DNA≥20万IU/ml)的孕妇,自妊娠24-32周到分娩期间分别接受TDF 300 mg/d(n=115)或TAF 25 mg/d(n=66)治疗。所有母亲和婴儿均于产后1、7、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显示在随访12个月时,TDF组与TAF治疗组母亲的HBV DNA下降水平无显著差异(3.56 log10IU/ml vs 3.13 log10IU/ml,p> 0.05)。所有婴儿的HBsAg阳性率均为0%。TAF组孕妇在治疗期间耐受性良好。两组婴儿均未发生先天性缺陷、畸形或神经发育障碍;产后12个月,在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在正常范围内。研究提示,TAF与TDF用于预防HBV感染MTCT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相当。众所周知,妊娠满28周到产后一周的时期为围产期,现有针对预防HBV母婴传播的研究多在这一时期,那么更短时间的抗病毒治疗是否同样可以有效预防母婴传播?在EASL2023公布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展,该研究探讨使用TAF 8周或更短时间(从GW 33到分娩日期)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这项研究中,纳入189例从GW33到分娩日(第1组)或从GW33到产后第1个月(第2组)接受TAF治疗的孕妇(HBV DNA水平从>5.3 logs到<9 logs IU/ ml),以1:1的比例随机入组,并随访至产后第6个月。所有婴儿都接受标准的免疫预防,主要终点是母亲和婴儿的安全,次要终点是母亲分娩时HBV DNA水平低于5.3 logs IU/ml的比率,以及婴儿7个月时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第1组和第2组分别有96例和93例母亲入组,96例和93例婴儿出生。第1组和第2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6.5周和10.3周。研究结果显示,最常见的产妇不良事件是恶心(12.5% vs 14.0%),其次是厌食(7.3% vs 8.6%)和疲劳(6.3% vs 6.5%)。只有少数母亲在分娩时(1.0% vs 0%)和产后第3个月(3.1% vs 3.2%)和第6个月(8.3% vs 7.5%)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异常,没有母亲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高于100 U/ml的情况。两组都没有婴儿存在出生缺陷。两组婴儿在出生时和7个月时的身体和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相当,都属于正常。所有189例婴儿中,7个月时的HBsAg阳性率为0%。研究提示TAF 8周或更短时间(从GW 33到分娩日期)预防HBV母婴传播有效且安全。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证实TAF在孕妇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TAF有望成为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抗病毒治疗新选择。



03
未来抗病毒药物阻断HBV母婴传播的研究方向建议有哪些?




黄燕教授:首先是妊娠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时机,目前关于孕妇开展抗病毒治疗的时间是24~28周、或28~32周、或更早时机,不同指南推荐并不一致,仍待进一步探索与探究。然后在妊娠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安全性方面,目前妊娠24周之前特别是妊娠12周之前服药的安全性数据较少,尤其缺乏在妊娠不同阶段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比较研究,需要更多研究去验证。



04
目前,疗效和安全性双优药物是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安心之选。那么对于这种双优抗病毒治疗,您又是如何看待和选择呢?




黄燕教授:疗效和安全性是医生和孕妇们所关注的共同话题。尽管目前在指南中推荐TDF作为首选,TAF没被推荐,但是TAF最近几年在临床上积累了非常多的临床研究数据,在疗效方面是毋庸置疑的,值得选择。在安全性上,尽管TAF上市时间比较晚,TAF作为TDF的升级换代(第二代)产品,在普通人群中所积累的安全性数据比TDF更优。另外,TAF在艾滋病领域所积累的安全性数据也非常多,其使用剂量也和普通人一样,在临床上使用需要跟孕妇去做积极的沟通,介绍TAF在普通人群和艾滋病孕妇中使用的安全性数据。从我个人使用经验来看,TAF在给患者使用以后有效、安全,没有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以及对妊娠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认为在未来,TAF在安全性和疗效方面是可以值得信赖的双优选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