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CDC发布的52周(2023年12月25日-31日)流感监测周报显示,流感病毒在全国范围内阳性检测率为44.6%,因乙型流感比例的增多而使得整体数据出现反弹,流感仍为近期最主要的呼吸道传染病。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曾玫教授曾发表过题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合理选择和使用》的演讲,包括奥司他韦、巴洛沙韦的临床循证。CCMTV感染频道编辑将其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流感】观看原视频
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史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
流感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
RCT 证据表明,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缩短儿童流感症状和发热持续时间
流感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和死亡等严重结局
儿童是流感的高传播人群。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患者传染性,减少流感传播
儿童流感抗病毒治疗原则
美国儿科学会《2022-2023儿童流感防控建议》推荐
下述所有儿童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不论疫苗接种状态和发病时长)
疑似或确诊流感住院的儿童
有重度、复杂性或进展性流感的儿童
有流感并发症高风险因素”的疑似或者确诊流感的儿童(不论疾病严重程度)
下述门诊儿童可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
任何发病48小时以内的疑似或确诊流感的儿童
任何疑似或者确诊流感,接触<6个月或其他有流感并发症高风险因素的家庭成员
抗流感病毒药物的临床循证
M2离子通道抑制剂:临床上目前已经不推荐使用。因其普遍存在耐药性,且副作用明显,最主要的副作用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胃肠道不适和抗胆碱能作用。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I):扎那米韦、帕拉米韦、奥司他韦。此类药物不仅可用于治疗,也可用于预防。扎那米韦作为吸入剂,5岁以上的儿童可使用,年龄过小吸入效果不佳。
神经氨酸酶(NA)作用机制:
分裂开感染细胞与病毒之间粘附的受体唾液酸残端,释放病毒,从而入侵、感染新的细胞
通过分裂开呼吸道上皮细胞黏蛋白上的唾液酸成分,促进病毒侵入上呼吸道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I)作用机制:作用于流感病毒表面的NA,通过抑制其活性,阻断新生流感病毒的释放。
奥司他韦
2018奥司他韦对儿童的疗效及安全性的最新的meta分析
研究背景:
奥司他韦已用于治疗儿童流感近20年,目前批准年龄≥2周的婴儿接受治疗。然而,有效性和安全性仍然存在争议。新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rct),不包括在以前的荟萃分析中,可以增加证据基础。
研究结论:
使用奥司他韦治疗显著缩短了流感患者的病程,并降低了中耳炎的发病风险。可能需要其他终点来评估奥司他韦对儿童哮喘患者的疗效。
奥司他韦应及早使用,48H内效果最佳,大于48H使用仍有抗流感病毒作用。儿童流感患者越早使用奥司他韦治疗,病程缩短越明显。
该荟举分析还显示奥司他韦安全性良好:除了呕吐的相对风险明显较高外,奥司他韦的治疗没有增加恶心、腹污或严重不良事件或停止治疗的发生风险。
帕拉米韦:注射剂型,适用于2岁及以上无并发症的急性流感患者的治疗。
流感病毒RNA聚合酶抑制剂:PA/PB1/PB2亚基为三大靶点,巴洛沙韦主要作用于PA亚基,匹莫地韦是抑制PB2,法匹拉韦是作用于PB1。
巴洛沙韦
目前我国已上市的是巴洛沙韦,于2023年获批5岁以上儿童单纯性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
Ministone2研究表明,巴洛沙韦在儿童(1-12岁)患者中耐受性良好且有效。与奥司他韦相比,巴洛沙韦在缓解流感症状方面同样有效,且退烧更快(无统计学差异)。由于巴洛沙韦作用更早,因而能更快停止病毒排毒,但未来仍需在真实世界中进行验证。除此以外,巴洛沙韦的AE发生更少。
2021年一项Meta分析表明:巴洛沙韦与NI临床疗效相似,AE较NI数量上更少。
抗病毒药物显著缩短临床缓解时间和并发症发生(包括支气管炎,鼻窦炎,抗生素使用);肺炎和住院数量上更少
巴洛沙韦的临床疗效与NI相似: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26.7h) 和降低整体并发症发生(OR=0.25,降低75%)
巴洛沙韦的AE较NI数量上更少(5.1%vs 11%)
在真实世界中,与奥司他韦相比,玛巴洛沙韦对儿童甲流发热缓解更快、乙流症状缓解更快。
甲型H1N1 pdm09流感: 1)中位发热持续时间:玛巴洛沙韦组显著短于奥司他韦组,2) 流感症状持续时间: 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乙型/Victoria系流感: 1) 中位发热持续时间: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2) 流感症状持续时间:玛巴洛沙韦组显著短于奥司他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