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年一度的肺癌领域学术盛会世界肺癌大会(WCLC)即将于2023年9月9日~12日召开。日前,除Plenary Session之外的摘要已公布,CCMTV小编带您一文速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辅助/新辅助治疗Oral专场的3项研究进展,包括
1、AEGEAN研究:新辅助度伐利尤单抗+化疗,随后辅助度伐利尤单抗治疗EGFR突变可切除NSCLC(OA12.06)
2、随机I-SABR研究:立体定向消融放疗后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早期NSCLC(OA12.04)
3、CALGB(Alliance)140503研究中T1aN0期NSCLC肺叶切除术 vs 亚肺叶切除术对第二原发肺癌发病率的分析(OA12.03)
1、AEGEAN研究:新辅助度伐利尤单抗+化疗,随后辅助度伐利尤单抗治疗EGFR突变可切除NSCLC(OA12.06)
3期AEGEAN研究中,围术期度伐利尤单抗+新辅助化疗 vs 单纯新辅助化疗显著改善可切除NSCLC患者的无事件生存期(EFS)和病理完全缓解(pCR),安全性可控。但是,已知EGFR/ALK突变患者是排除在调整意向治疗人群的疗效分析之外的。本次报道AEGEAN研究中EGFR突变可切除NSCLC的探索性分析。研究设计如下。 802例ITT人群中,51例具有EGFR突变(度伐利尤单抗组26例,安慰剂组25例)。与安慰剂组相比,度伐利尤单抗组的患者较少为男性(30.8% vs 48.0%)或亚裔(57.7% vs 84.0%)。两组的中位年龄相近(63.5岁 vs 64.0岁),Ⅲ期患者比例为57.7% vs 64.0%,PD-L1表达<1%的患者比例为38.5% vs 32.0%,鳞癌比例为11.5% vs 4.0%。两组分别有84.6%和92.0%的患者完成了4周期化疗,73.1%和80.0%完成了手术。 截至2022年11月10日,中位随访16.6个月,EGFR突变亚组的EFS HR为0.86,而mITT人群的EFS HR为0.68(P=0.003902)。EGFR突变亚组和mITT人群的pCR和MPR如下。度伐利尤单抗组和安慰剂组最大3/4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为42.3% vs 40.0%。
结论
在EGFR突变可切除NSCLC中,度伐利尤单抗组相比安慰剂组没有明显的临床获益。然而,由于患者数量少、置信区间宽,因此应谨慎解读这些结果。 2、随机I-SABR研究:立体定向消融放疗后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早期NSCLC(OA12.04) 为了减少早期NSCLC复发、改善预后,并验证立体定向消融放疗联合免疫疗法(I-SABR)的理论优势,研究人员开展了这项针对淋巴结阴性(新诊断或孤立性肺实质复发)NSCLC,比较单纯SABR与I-SABR的随机2期试验(NCT03110978)。
2017年7月~2022年3月,纳入初治、≤7cm N0M0(ⅠA/ⅡB期)NSCLC或孤立性肺实质复发NSCLC(既往明确手术或放疗/化疗后N0M0)患者。排除既往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对SABR和/或免疫疗法有禁忌证的患者。患者随机接受SABR±纳武利尤单抗480mg 4周期 Q4W(首次给药在首次SABR分割的之前或36小时内)。主要终点为4年EFS。对患者进行胸部CT或PET/CT随访,前2年每3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随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随后每年一次。
中位随访33个月,141例患者随机接受治疗。结果显示,I-SABR可将4年EFS率从53%显著改善至77%(HR=0.38,P=0.006)。I-SABR治疗PD-L1阴性患者(n=65)的EFS仍显著获益(HR=0.26,P=0.017)。
SABR耐受良好,两组均未发生≥3级AE。10例患者发生3级、16例患者发生2级纳武利尤单抗相关的免疫不良事件,无≥4级毒性。I-SABR组未发生3级肺炎事件,仅2例患者发生2级肺炎。
结论
与单纯SABR相比,I-SABR显著改善早期初治或肺实质复发淋巴结阴性NSCLC患者的4年EFS率,毒性可耐受。I-SABR应成为这类患者的新型治疗方法。 相关阅读:只需多加3个月IO,早期NSCLC复发、转移、死亡风险显著下降62%,张玉蛟教授团队I-SABR模式研究发文柳叶刀 3、CALGB(Alliance)140503研究中T1aN0期NSCLC肺叶切除术 vs 亚肺叶切除术对第二原发肺癌发病率的分析(OA12.03)
接受治疗的早期NSCLC患者可能会发展为第二原发肺癌(SPLC)。每例患者每年的SPLC风险约为1%~2%,但这一估计数据是基于对不同疾病阶段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和影像学监测发病率。 多中心、国际、随机、3期CALGB140503(Alliance)研究纳入T1aN0期NSCLC患者,以明确亚肺叶和肺叶切除术无病生存期(DFS)的非劣效性。要求患者术前CT肿瘤≤2cm,位于肺外三分之一,且病理证实为N0状态。术后,患者每6个月接受一次CT扫描,持续1年,随后每年一次至少5年。SPLC的测定由治疗医生完成,并作为研究的一部分进行记录。研究对试验人群中,以及亚肺叶和肺叶切除术组中的SPLC发生率进行分析。 2007年6月15日~2017年3月13日,697例患者接受治疗(亚肺叶组340例,肺叶组357例),中位随访7年。
研究人群中,每例患者每年的SPLC率为3.4%,中位SPLC发生时间为25.4个月。
亚肺叶组中,每例患者每年的SPLC率为3.8%,中位SPLC发生时间为26.7个月。
肺叶组中,每例患者每年的SPLC率为3.1%,中位SPLC发生时间为25.4个月。
研究总人群、亚肺叶组和肺叶组的5年累积SPLC估计发生率分别为15.9%、17.2%和14.7%。下表列出了可能与第二原发相关的风险因素的多变量分析。
结论
观察到的SPLC发生率具有临床意义。这些数据对Ⅰ期NSCLC手术患者的监测和筛查策略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J. He, et al. Neoadjuvant Durvalumab +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Adjuvant Durvalumab in Resectable EGFR-mutated NSCLC (AEGEAN). 2023 WCLC Abs OA12.06. 2. J.Y. Chang, et al. Nivolumab After 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for Early-Stag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andomized I-SABR Trial. 2023 WCLC Abs OA12.04. 3. T.E. Stinchcombe, et al. An Analysis of the Rate of Second Primary Lung Cancer from CALGB (Alliance) 140503 Trial of Lobar versus Sub-Lobar Resection for T1aN0 NSCLC. 2023 WCLC Abs OA12.03. 编辑|梅婕 审核|叶静 责编|赵德云 — END — 汇集最新最全的肿瘤资讯
欢迎关注CCMTV临床频道·肿瘤之音!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访问更多CCMTV肿瘤科频道精彩内容